剛才看到新聞有寶寶因腸套疊被醫生誤診是腸胃炎
讓我看到怕怕
因為我家DD上個月也是因為腸套疊
被急診醫生說是腸胃炎
要我們隔天就出院
以開始也是說什么急病也沒有
先是照X光后來抽血
都說沒有事
只能再急診室滴點滴等DD好轉
后來我朋友幫我聯絡DD的主治醫生
才說DD是腸套疊要馬上灌腸
好加在有朋友幫我聯絡到主治醫生
不然我家DD或許就和新聞一樣了
請看相關資料:
- 上一篇: 我們住的社區有人跳樓輕生
- 下一篇:沒有了額
相關問題
- 08-23好可怕哦!!腸套疊
- 08-20(同梯)北鼻一歲九個月的全職媽媽可以聊聊
- 08-20分享英文兒歌
- 08-19有寶寶吃肥兒八珍粉光蟲草綜合營養素的嗎
- 08-19明年三月生米老鼠的媽媽來報到!
- 08-19分享千萬不要這樣責備他會嚇到他的
- 08-19有媽媽做過精蟲分離的嗎?(生男)
- 08-18哥哥得了腸病毒不吃藥怎么辦
- 08-18請問頗腹生產后多久可以再懷孕?聽說要過兩三年??有這樣的說法?
- 08-18請問新生兒適合使用布尿布嗎?
-
琥珀色的月亮
腸套疊是什么??
一定會血便嗎?
- 贊同 0 0 發布于 15小時前 評論
-
艾琳mother
我覺得自己可能要多看書,一歲以內可能有什么疾病,
現在寶寶兩歲了,可能又會有什么疾病好發,這樣才可以提醒醫生。
不然喔,醫生突然忘記有腸套疊這種事情,真的是欲哭無淚
咳無言
那個寶寶,很可愛耶,我若是媽媽,真的會非常難過
- 贊同 0 0 發布于 15小時前 評論
-
~多了一只豬~
有出現血便就蠻嚴重了
當下沒緊急處理就是不應該
醫生還說腸套疊初期不易發現
血便都出現了!!還叫不易發現!!
態度真差
- 贊同 0 0 發布于 15小時前 評論
-
Penny § Ian's mom
嗯
艾琳mother 說的對,當父母的應該多充實一些醫療相關知識
大概心里有個譜,才不會醫生怎么說就怎么相信
只是
血便是很嚴重的事了,怎么還讓小孩就這樣回家
唉
可憐的小北鼻
- 贊同 0 0 發布于 15小時前 評論
-
~茵茵~
看了真的很難過 ~
以下是腸套疊的相關資料
漫談腸套疊
臺北榮總小兒部 賴縵光醫師
前言
腸套疊 ( Intussusception ) 是小兒常見的腹部急癥之一,乃指某段腸管凹陷入于其遠端的腸管中,是消化道阻塞鑒別診斷中很重要的一項;常見于三個月至六歲之兒童,約 80%病例發生于一歲內;男性的發生率約為女性的二倍,目前認為可能與病毒感染盛行有關。
臨床癥狀
典型的癥狀為突發的痙攣性腹痛,常併有嘔吐,嬰兒顯得躁動不安,雙腿屈曲。當陣發性疼痛過后,病人會顯得倦怠、蒼白或出冷汗。另外于發作幾個小時后,可能會出現粉紅色果膠樣大便 ( currant jelly stoo1 ),在腹部可摸到類似香腸之質塊(mass) ; 有時作肛診亦可見手套上有血性黏便。臨床癥狀以嘔吐最常見(83%),其次是血便(75%),這包括了果膠性血便、肛診及大便潛血反應陽性者,腹痛或煩躁不安(73%),腹部腫塊(50%)1。臨床上如有上述癥狀出現,診斷當然容易;但具備三項或以上癥狀者僅達68%1,而亞急性(癥狀持續在三天以上至二星期間)或慢性腸套疊(超過二星期以上)病兒的癥狀則沒有這么典型,通常只以單一癥狀來表現,癥狀毫不典型,常常只以間歇性腹痛為表現,或只顯不安與焦慮;一般來說癥狀大多輕微,一天內可能只有一至二次發作,剛開始家長并不在意,求診時亦多被認為是腸胃炎、腹脹或便祕所引起,作血液檢驗或腹部X光檢查亦大多正常 ; 另外有些只以嘔吐為癥狀,嘔吐物不一定含膽汁,剛開始可能被診斷為胃炎、胃食道逆流或上消化道阻塞,甚至被安排做了消化道攝影或內視鏡檢查,依然無法查出病因,診斷十分困難。但若有考慮到腸套疊的可能性而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,便能早期診斷而真相大白。因此要是臨床醫師的警覺性不夠或經驗不足,則容易延誤了治療的時機,導致腸穿孔或敗血癥等併發癥,或作了很多不必要的檢查。
診斷 臨床癥狀: 腹痛或煩燥不安、嘔吐、血便、腹部腫塊。
身體檢查: 可能摸到腹部腫塊,肛診亦可見手套上有血性黏便。
腹部超音波檢查,診斷率很高,除了少數情況如:嚴重腹脹、嬰幼兒嚎哭不止外,超音波診斷之準確率幾乎高達100% 。其診斷要點為:1腹部發現一段距離具靶子( target-like ) 之圖形;2腸尾端發現一個圈餅 (doughnut-like)之圖形; 3target 圖形之外環厚度大于06公分; 4上述之圖形為持續性,意即沒有腸蠕動情形發生。
腹部X光檢查: 隱約發現右上腹部有一質塊影像 (mass shadow),另外腸氣布滿于左側。
治療
目前現行之治療方式,包含灌腸(又分三種: 1鋇劑灌腸; 2食鹽水灌腸; 3氣體灌腸)或手術治療(徒手復位或切除壞疽之腸子)。一般來說,急性腸套疊癥狀若發生在四十八小時內,可先嚐試灌腸; 如果臨床上沒有毒性癥狀如脫水、倦怠、休克等和腹膜炎癥狀 (peritoneal signs,如腹部腫脹、瀰漫壓痛、反彈痛等),則不論發病時間長短都可以先嚐試作灌腸。若腸子血液灌注不佳,因可能已發生壞疽,則不建議灌腸,應直接以手術治療,以免灌破腸子,造成危險。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,有時候手術進去很驚訝的是竟然找不到腸套疊,但若仔細觀察仍可以發現靠近迴盲瓣附近的大腸壁有紅腫現象,這是由于病兒經全身麻醉后腸壁肌肉的放鬆而自動解離復位,這時只要檢查有否導引點即可。
- 贊同 0 0 發布于 15小時前 評論
-
celia & bong
謝謝茵茵媽媽的資料分享!
- 贊同 0 0 發布于 15小時前 評論
-
艾琳mother
這是剛看到的新聞,真不知要說什么好 咳只能禱告自己小孩健康無恙
健保核刪 嚇阻腸套疊檢驗
【聯合報╱金蓋紅/醫聲論壇會員、醫師(中縣大雅)】 20070919 02:51 am
報載某林姓醫師因為沒有診斷出腸套疊致男嬰死亡而遭起訴。
幼兒的腸套疊、盲腸炎的診斷,本來就是小兒科的盲點,特別是腸套疊、盲腸炎,從來都沒有碰到如教科書所描述的一樣。有血便就要診斷是腸套疊,真神!
腸套疊需要靠超音波與X光檢查,然而卻常常是在「過度診斷」下做檢查才發現,如果要符合典型癥狀才做檢查則會漏掉許多病例。但是現行的健保制度下可能「過度檢查」嗎?現在連照個X光或超音波,如果結果正常時,當被抽審到時,審查者面臨健保局給的核刪額度,根本不考慮第一線醫師所面臨的狀況,為了核刪而核刪,沒有專業考量。
核刪不是一筆勾銷,而是放大五十倍到一百倍。當健保局的不當核刪與放大倍數(放大倍數完全沒有任何法源根據),甚至有診所申報一百萬,最后只給付廿五萬元,這樣的寒蟬效應,難道不會影響醫師的專業判斷?
公權力的左手(健保局)以核刪為手段限制醫師的執業權限,右手(司法機關)又不思主動限縮刑法在醫療爭議上的適用,醫師居然必須在被核刪與可能被告醫療疏失之間做選擇!
要嘛!給醫師全副武裝上戰場,別給了醫師武器又限制這個不能用、那個不能用。這個悲劇,只是殘破健保制度下的犧牲者。病人無辜,醫師則上祭壇作代罪羔羊!
【2007/09/19 聯合報】@
- 贊同 0 0 發布于 15小時前 評論
- 最新文章
- 熱門文章
你是訪客,請填寫下個人信息吧